9月29日,由湘潭大學中國—非洲經貿法律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中非經貿合作岳麓論壇“中非法律與人文交流專題會議”在湘潭大學永雄樓204會議室召開。本次會議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辦會形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西亞非洲》編輯部主任、副研究員詹世明主任和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副秘書長、湘潭大學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院長洪永紅教授分別擔任上下半場主持人,邀請了多位中非合作交流專家學者,與老師同學們共同討論與交流。

中國亞非學會顧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舒展主任提到,中非交流的研究人員應當深入基層,掌握一手資料,切實了解中非之間相當程度的民間交往。
湖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南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夏新華教授指出,要加強中非民間輿論和媒體的治理,進一步營造有利于中非合作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湖南衛視等媒體平臺,多渠道扭轉中非普通群眾對彼此的刻板印象。
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教授認為,中非合作抗疫應當和中國支持非洲經濟發展并重,中非人文交流在疫情背景下不能松懈。
話劇《呼佳姆博,非洲》出品人、策劃王雙印編劇提到,中非現狀更多的是“交往”而非“交流”,我們可以通過娛樂化的方式,先形式后實質,通過各種藝術形式逐步分享中非的燦爛文化。
湖南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陳曉紅教授指出,我們應當重視中非交流中存在的政府熱而民間冷,研究熱而實務冷的現象,推動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高度融合。
姓氏文化專家、世界百家姓總會秘書長、非洲環球招報編輯嚴凡高先生提到,應通過“非洲民間交流與促進會”等組織機構,真正發揮“民間外交”在中非交流合作中的獨特作用。
廈門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韓秀麗教授通過分享諸多法律案件,呼吁大家在社會騷亂背景下重視國際投資法中的充分保護與安全條款(FPS),并利用這一條款加強對海外中國企業的合法利益保護。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朱偉東主任認為,蒙內鐵路案件是中國“一帶一路”過程中所遇問題的縮影,中方企業應當依法合規經營、積極主動采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注重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而中方政府也應注重政府間融資合作條款的完善并全程監管、積極協調跨國集團的工程合作項目。
中非經貿法律研究院副院長、湘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小虎則從南非礦業本土化立法的細處入手,分析了南非礦業本土化立法的主要內容和特色,向大家展示了南非法律對于人權的充分保障。

在這次會議上,專家學者的發言不僅拓展了學生們看待中非合作交流的視野,而且深化了對新形勢中非人文交流的研究。(文/朱璇、徐欽萍 圖/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