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寫給《湘江法苑》第十卷
1998年的暑假,大部分同學都去法院等社會實踐部門參加畢業實習,我與志輝仍然留在酷熱難當而頗有些冷清的校園里。我倆并非是為了逃避有些無聊的實習,而是為了趕在開學前辦出我們經過長期策劃的學生學術刊物《湘江法苑》。
在此以前,法律咨詢社曾經油印過幾期《金盾》刊物,可見當時還頗有些政法不分的思想意識。當我接手法律咨詢社社長的職位時,就與志輝開始商討辦理一個象樣的學生刊物,并由他出任主編。鑒于當時胡旭晟老師所主持的《湘江法律評論》的影響,我提議將我們的刊物定名為《湘江法苑》,志輝立即表示支持,并且為刊物規劃了欄目。經過比較準確的預算,我們發現需要花費1500元才能最終印刷出刊物,很有些忐忑不安地去院長辦公室呈送報告,沒有想到時任院長的單飛躍老師非常爽快地拍板簽字,只是提出了一個“要辦好刊物”的要求。那天,我與志輝都高興得合不攏嘴。
接下來的工作便是緊張的組稿與審稿,我與志輝首先將許許多多的稿件依照欄目加以整理,然后分送不同的專業老師進行審閱。在送印刷廠輸入文本以后,我與志輝又先后進行了三次文字校對工作,力圖使得整本刊物不出現一個錯訛的字符(后來這個目的好象實現了)。就這樣經過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暑假,9月初我們終于迎來了《湘江法苑》的新生。記得那天我與志輝去印刷廠搬運刊物,兩人都是無可名狀的興奮。捧著薄薄卻有些沉甸的刊物,看著淡黃色的封面,聞著淡淡的油墨香,我們完全陶醉在一種非常滿足的愉悅里。記得當時我跟志輝開玩笑說,我們的刊物很有些《鄧小平文選》的味道(封皮是黃色的),他如癡如醉地一頁頁翻閱起來,滿臉的傻笑……
刊物辦出來了,我們嘗試讓她接受檢驗與挑戰。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我們除了將其中的一部分分送給院里的老師與部分同學,而且向全國許多高校的法學院系寄贈了樣刊,并且向學術界一些專家、學者寄送了我們的刊物。后來我們陸續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各種形式的鼓勵、肯定與支持的信件,其中就包含了郭道暉、俞榮根、啟良等先生的勉勵之詞,這使我們大受鼓舞。
更讓我們值得回憶的是,1998年9月10日是湘潭大學建校四十周年的紀念日,我們在《湘江法苑》的扉頁上寫上了“謹以本刊獻給湘潭大學校慶四十周年”,并向學校圖書館贈送了四冊樣刊以作紀念。在我們看來,湘潭大學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卻有著一種勃勃生機,尤其是當時校內一批頗有思想活力的青年學者,可以說是我們思想成長的直接源泉。我們對這里所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倍覺清晰,我們愿意為了母校美好的明天而貢獻自己全部的心智。湘潭大學,我們終生感謝您!
明年即將迎來母校校慶五十周年,而《湘江法苑》也即將度過自己十周歲的生日。在歷史的長河里,十年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十年已經足夠值得我們去反復咀嚼與回味?!笆昴ヒ粍Α?,我們一屆接著一屆的師弟師妹繼續我們當初篳路藍縷的事業,《湘江法苑》越發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與面貌。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湘江法苑》將成為我們思想成長的搖籃,成為我們尋求法治的動力源泉。在未來的歲月里,但愿我們都彌足珍惜的《湘江法苑》一路走好……